课程:《大学外语》
教师:陈杰慧
在固有印象中,英语课上总是充斥着琐碎的语法规则和背不完的单词、词组,不少学生“谈‘英’色变”,觉得英语这门课程既晦涩又无趣,甚至有学生调侃道:“阿英啊,阿英,我怎么就读不懂你呢?”陈杰慧老师的课堂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陈老师巧妙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英语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为学生打开了那扇名为“语言”的窗,展示出一片前所未有的璀璨星空。
推开早八教室的门,陈杰慧老师早已在教室等候大家,她的笑容伴着清晨的阳光,驱散了学生早起的困意。
上课铃声响起。陈杰慧老师先播放了一段英语单词,让同学们的耳朵迅速进入“英语频道”。随后,她翻开课本,通过逐句讲解,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及其生词的含义。每当陈老师说:“Understanding the text and comprehension check”(理解课文并检查),教室里便安静下来,自主研读时间开启,大家沉浸在课文中,一边琢磨内容和生词,一边思考课后问题,努力准备接下来的英语分享“考核”。
“Volunteer?”自主研读环节结束,陈杰慧老师打破了宁静。瞬间,同学们的手如雨后春笋般高高举起,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分享想法。然而,陈杰慧老师的点名方式别有一番趣味——大屏幕滚动随机选人。每到这时,同学们就都很“兴奋”。“幸运儿”或许是分享欲十足的“E人”,也可能是羞于表达的“I人”。陈杰慧老师总会用温柔的声音给予同学们勇气,每个人都能在她的循循善诱下说出完美的答案。
陈杰慧老师的翻转课堂同样深受学生喜爱,本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文化”,每一位同学演讲结束,陈杰慧老师都会认真点评,指出不足。“这里例子不用举太多,精简些更好。”“这里的表述不太准确,这样是不是更好些?”“虽然有一点语法错误,但已经很完美啦!” 同学们一边认真聆听陈杰慧老师的点评,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并思考着改进的方法。课程结束后,同学们不仅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更上层楼,在语言表达、逻辑思维、沟通能力方面,也都得到了实打实的锻炼。
课间,陈杰慧老师会化身知心朋友,除了英语问题解答,她还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常常与学生聊聊身边趣事,闲话家常。日常的亲切交流,让大家对陈杰慧老师的喜爱愈发深厚,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样“爱屋及乌”。
下课铃声响起,本节英语课到此结束。陈杰慧老师总是站在教室门口,目送学生们离开。
陈杰慧老师,再见。我们下次课再见!
本文转自长春理工大学微信公众号
作者:杨鑫箔
摄影:钟俊喆
初审:于淼
复审:马丹妮
终审:张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