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公共外语模块面向全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以第一外国语(英语)课程为核心,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系统化的教学体系,助力学生提升英语综合能力与学术素养,服务于国际化人才培育需求。
一、课程目标
第一外国语(英语)作为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必修基础课程,坚守“立德树人”根本宗旨,致力于:
- 巩固和提升学生通用英语能力,培养综合文化素养,拓展国际视野与跨文化意识,厚植家国情怀,为专业学习与国际交流筑牢语言基础;
- 强化学术英语能力,赋能专业研究、论文撰写及学术交流,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与学术思维,助力国际学术交流与科技传播,为“创新型”理工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依据教育部要求,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及生源特点设置,面向全校一年级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共计64学时、3学分。其兼具人文性、工具性与专业性,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 人文性: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培养家国情怀与科学家精神;
- 工具性与专业性:助力学生积累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知识,为专业学习提供语言支持,支撑国际学术、科技、文化领域的人才培养;
- 战略价值:持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国际视野、专业能力与创新精神,服务吉林省及国家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国防外交等战略需求。
三、课程讲授模块及主要内容
课程以“语言基础、能力内核、学术内涵、文化浸润、价值引领”为理念,围绕“身份、审美、疾病、生存、法律、未来”6个学术语篇主题,构建五大教学模块,突出学术性、思想性与逻辑阐释性:
1. 学术语料阅读模块
- Reading & understanding:解析主题语料的语言形式、语法运用、结构特征及语用知识,训练识记、理解、应用等低阶认知能力;
- Thinking & exploring:分析语篇特征与修辞手段,讲授学术阅读技巧,锤炼学术思维,提升分析、评估、创造等高阶认知能力。
2. 文化素养模块
从中西文化对比、文化传承、价值观塑造等维度拓展话题,通过讨论、展示、演讲、报告等实践任务,实现“价值培养”与“能力提升”的双重目标。
3. 思辨技能训练模块
系统教授思辨技巧,配套学习通视频微课与应用练习,引导学生质疑观点、分析论据、挖掘作者隐含立场,培养分析、评价信息与观点的高阶思维能力。
4. 学术听说模块
- 听力训练:激活话题知识储备,整合信息并分析结构;通过学术场景(访谈、探讨、演讲等)材料精听,掌握技巧并提升学术内容理解度;
- 口语训练:熟练运用学术陈述技能(观点支撑、案例分析等)与交流技能(问答、辩论、主持等),提升学术口语交际与跨文化沟通能力。
5. 学术写作模块
- 基础写作:通过范文分析搭建框架,结合线上语言学习与练习,在步骤指导下完成单元写作任务;
- 学术论文写作:解读前沿专业英语论文,解析研究性论文各要素(摘要、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等)的写作范式,总结学术英语在词汇、句法、语篇等方面的特征,结合定义、引用等技巧,指导学生完成本学科领域英语研究性论文摘要写作。